地轨之上,电机车穿梭无阻,架空乘人装置与有着井下“小高铁”之称的单轨吊协同运转、高效顺畅,正是这套高效流畅的运输系统,让枣矿集团柴里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步伐越跑越快。
今年年初,该矿制定了《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专项整治活动方案》,对辅助运输系统进行了秩序调整与优化,从成本控制、设备升级、优化系统等方面,打响井下辅助运输提质增速金算盘。
(南副井口职工刚刚升井)
精细调度 让每趟车都“满载而归”
“南副井提人时,当人数达到6人时方可运行,提物时东、西钩必须双钩提升,特殊情况听矿调度室安排。”
“三斜井、南轨一坡在安全的前提下挂满钩运行,严禁‘跑空车’。”
该矿通过一项项节电措施,实现集中高效运输,有效避免了空载、半载造成的能源浪费,切实提升运输效率。
“有人则开,无人则停。”该矿一斜井、233、236、南皮架空乘装置严禁无人运行,缆车使用自动化开车,有人期间运行,无人乘坐时自动停止运行。
今年以来,该矿在各主要行人巷道安装使用架空乘人装置,形成完善的人员运输网络,打造井下一小时工作圈。进一步完善架空乘人装置集控远程监控系统,实现自动控制、远程监控,减少岗位人员设置,减少人员上下井转乘环节,极大减轻职工上下井体力消耗。
(井下单轨吊)
机器顶岗 让人工成本“精准瘦身”
该矿不断优化辅助运输系统,打造精益物资配送,大力推广单轨吊运输方式,压减斜巷调度绞车、杜绝无极绳绞车的使用,打造本质安全的矿井辅助运输系统。将井下6采区、7采区和9采区的主运系统的绞车运输全部更换为单轨吊连续运输系统。
“我们对运输工区、物料配送工区劳动组织进行整合,原来的多家通力合作变为‘一竿子插到底’,整合之后,节省辅助运路人员40人,同时精简了运输流程环节。”该矿业务运营中心(人力资源)负责人王永锬介绍。
同时该矿进行了三斜井及南轨二坡操车、信号系统改造。将多部操作台融合到上车场操作硐室,实现集中控制、视频监控、一体化操作,由司机1人发送信号、操作安全门、操作提升机、操作推车机,每天减少岗位工设置6人。
(辅助运输调度平台)
系统改造 让物料提前“就位待命”
快马加鞭,不如选对路线。该矿将236东部采区南段辅助运输线路进行系统改造,实现了物料连续化运输,减少了运输环节,极大提高了辅助运输效率和安全水平。
“通过后路运输各环节的协作配合,充分利用273换装站、一绕、三绕存车、缓车区域,井下各用料地点的物料运送时间由之前最长3~4天缩短至2天以内,配送效率提升明显。”运输工区区长张永滨介绍。
同时该矿规范运输制度,明确各单位责任区域车辆运输、存放、占压期限、车辆使用和装封车管理等执行标准,确保物料按时提升到位、辅助运输系统规范有序运行。
(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